来源: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发布时间:2024/2/23 19:31:34 选择字号:小 中 大 2024年博士后国(境)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博士后国(境)外交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博管办〔2024〕34号 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(局),上海市人才工作局,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,国务院有关部委、直属机构干部人事部门,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官局,各博士后设站单位: 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,加强博士后学术交流与合作,202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将继续实施香江学者计划、澳门青年学者计划、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博士后国(境)外学术交流项目
与遗传信息传递相关的非编码RNA的生成、加工、修饰及代谢机制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愿超便是其中之一。
更令专家组感到欣慰的是,2022年,这一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实现技术转让,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,主要用于肝癌、小肝癌、早期肝癌、甲胎蛋白(AFP)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。从每年组织的一到两次的学术会议就可以看出来,一开始只有五六十人参加,到后来有上千人参与。在业内专家看来,发表论文数量多的同时,其报道的科研成果回答了非编码RNA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,全面提升了我国非编码RNA的研究水平,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非编码RNA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。正是有了这些项目的持续资助,我们才能静下心来,敢于挑战高风险的课题,以解决非编码RNA领域的一些根本性难题及突破瓶颈为己任。
特别是在减负和瘦身过程中,精子细胞中的基因组转录活动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。近年来,在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,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默芳带领科研团队,面向国际前沿和人口健康,针对精子发生的重大生物学问题和男性不育的临床问题,围绕RNA调控在精子发生及男性不育中的新功能机制进行长期攻坚,获得了系列重大原创研究成果。本文选取了已公布报告的部分不同层次、类型、区域的高校样本,观察初入职场的00后大学生的毕业去向。
其中,西安交通大学的升学率高达68.20%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有75.30%选择继续升学,共计1350人。相较于传统工作,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自由选择所从事的行业,打破传统就业模式。图1.部分高校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 从原985工程院校来看,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则关于接收推免生的消息也印证了这一点——2023年拟录取推免生(含直博生)3156人,其中原985工程高校生源比例继续保持在50%以上,达到55.28%,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91.70%。名校,特别是双一流院校中,研究型大学由于本科生规模不大,以及人才培养的学术导向,使其本科毕业生多数选择境内外升学,这些人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攻关和学术研究的重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科技大学的升学率达81.70%。不仅如此,留在省域就业者更趋向本埠集中。由此可见,地理位置优越且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,相对拥有更多选择机会,选择出国出境深造的比例更高。占比在35%~55%的院校有西南科技大学(54.40%)、合肥工业大学(46.54%)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(38.37%)。
其中,原985工程的3所院校甚至仅为36.3%。数据显示,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的比例更高,相比之下,地方普通院校的升学通道不够顺畅。例如,西安交通大学、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3所高校的平均升学率为54.26%。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以均为原985工程院校的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为例,这两所学校本科毕业生本省工作率分别为14.12%、14.80%,明显低于选择赴广东省就业21.90%和22.50%的比例。尽管这其中存在生源地的影响,但是经济发达、产业丰富的地区仍是消化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区域。
同时列入此次观察范围的暨南大学、安徽大学等7所原211工程院校的平均升学率为42.33%。在本文考察的公开相关数据的 12 所院校中,除去留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外,赴外省就业学生的最大目的地省份为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和北京。
图5.长三角、珠三角和北京仍是各地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首选 在新业态不断涌现、录用形式多样化的当下,灵活就业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。即便位于非省会的安徽师范大学,也有31.9%的本科生选择留在芜湖就业,位于四川省非省会城市——绵阳境内的西南科技大学,同样有10.6%的本科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。这种工作方式具有时间灵活、收入高以及前景广阔的特点。占比在60%~70%的院校有宁夏大学(68.58%)、广西民族大学(68.3%)、湖南中医药大学(67.65%)、安徽师范大学(66.52%),以及安徽大学(63.72%)。安徽师范大学升学率达到了30.66%,考虑该校的推免名额并不多,可以判断该校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不少。江西、安徽、江苏等省便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留赣率留皖率留苏率的说法。
数据显示,在西安交通大学、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,升入双一流高校者占比分别为96.30%、93.12%和90.40%。而在其他6所双非院校中,升学率最高的为湖南中医药大学(31.71%)。
图3.近4年部分高校出国出境升学变化趋势 而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,高校毕业生的出国出境深造率则相对较低,即便是吉林大学,其出国出境升学率也仅为4.21%,宁夏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甚至低于1%。不难看出,学历崇拜的普遍社会追求与研究生教育扩招相叠加,使升学成为本科毕业生的主流追求,不断攀升的报考人数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最新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显示其2023 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均不足两成,仅为 15.2%和 18.07%。在本文考察的院校中,留在院校所在省域工作者占比在70%~80%的院校有上海科技大学(75.76%)、暨南大学(75.8%)。
本文所考察的6所非双一流高校的直接就业率均过半,平均值为63.69%,直接就业率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是北京服装学院(75.11%)、广西民族大学(70.10%)和西南科技大学(66.60%)。在颇具行业特色的北京服装学院,选择自由职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23.16%。对于经历了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23届毕业生而言,他们毕业后去向如何、是否呈现新特征等均值得关注。一般而言,各高校循例均须在岁末年初向全社会公开,以方便社会,特别是考生及其家长将其作为报考的重要依据
该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: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,自由职业从业毕业生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独立工作。不仅如此,留在省域就业者更趋向本埠集中。
其中,西安交通大学的升学率高达68.20%。孔雀东南飞现象依旧显著 经济实力强、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、珠三角等仍是吸引全国各地大学生争相求职的热门地区。
与此相对应的是升学率的逐步上升,该校2020—2023年各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分别为79.88%、81.98%、78.95%和81.7%。这种工作方式具有时间灵活、收入高以及前景广阔的特点。
不过,当下考研已不再是应届生的唯一或最优选择。图5.长三角、珠三角和北京仍是各地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首选 在新业态不断涌现、录用形式多样化的当下,灵活就业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。②由于小数点进位问题,可能存在合计数不是百分百的现象。名校,特别是双一流院校中,研究型大学由于本科生规模不大,以及人才培养的学术导向,使其本科毕业生多数选择境内外升学,这些人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攻关和学术研究的重心。
相较于传统工作,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自由选择所从事的行业,打破传统就业模式。占比在60%~70%的院校有宁夏大学(68.58%)、广西民族大学(68.3%)、湖南中医药大学(67.65%)、安徽师范大学(66.52%),以及安徽大学(63.72%)。
该校2020—2023年各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分别为15.85%、13.51%、14.59%和11.3%。另一个典型代表是上海科技大学。
在颇具行业特色的北京服装学院,选择自由职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23.16%。(本文为安徽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〈sztsjh-2022-8-10〉和数喻理数据新闻团队:基于信息公开的高校数据新闻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大创项目〈202210370233〉资助阶段性成果) 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4-02-20 第4版 数据) 特别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